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1年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名单(工信部科函〔2021〕377号),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简称“中信联”)组织研制的《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T/AIITRE 10001)、《数字化转型 新型能力体系建设指南》(T/AIITRE 20001)、《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T/AIITRE 10003)等3项标准成功入选。
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是新时期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答题。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战略不明确、路径不清晰、过程方法缺失、价值难获取等共性问题和挑战,亟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字化转型体系架构和方法机制。中信联基于过去十余年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提出“3556”数字化转型方法路径体系,引导企业把握价值导向、能力主线、数据驱动三大系统性变革, 构建战略、能力、技术、管理、业务等五项任务体系,沿着规范级、场景级、领域级、平台级、生态级五个发展阶段跃升,构建宣贯动员、诊断对标、总体设计、试点示范、规模推广、价值传播“六位一体” 协同工作体系和工作抓手,系统性、全局性推动转型变革,稳定获取预期成效,加速迈进创新发展新阶段。
围绕“3556”数字化转型方法路径体系,2020年以来中信联面向全社会发布了50余项团体标准研制计划,完成28项团体标准立项,组织相关机构整合资源研制发布实施了6项团体标准。依托SAC/TC 573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组建设,推动5项国家标准立项,其中3项已进入报批阶段、即将发布。此次入选工信部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的3项团体标准中,《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围绕数字化转型“做什么”、“怎么做”、“路线图”等问题,给出了数字化转型参考架构,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视角、过程方法和发展阶段,明确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过程联动方法和分步实施要求。《数字化转型 新型能力体系建设指南》聚焦新型能力建设这一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围绕新型能力“如何识别”、“如何分解”、“如何建设”、“如何不断跃升”等问题,给出了新型能力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了新型能力的识别、新型能力的分解与组合、能力单元的建设,以及新型能力的分级建设等方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围绕新型能力“如何分级”、“各等级能力如何分级建设”等问题,给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过程中,新型能力分级的基本要求,以及不同等级新型能力分级建设要求。
目前,数字化转型系列标准已经在数万家企业应用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万余家企业应用标准开展诊断对标,明确发展重点。基于《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等标准形成的数字化转型诊断对标体系,以及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平台(www.dlttx.com/zhenduan),已在全国31个省市、100余个细分行业、万余家企业进行应用,帮助企业科学评判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程度和水平,找准问题和发展方向。二是近5万家企业应用标准开展数字能力体系建设,促进管理创新、模式创新。依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全国已有近5万家企业开展标准蕴含的体系架构方法应用,构建起战略闭环管控、流程与组织持续变革、数据综合治理等运行管理机制,有效开展数字时代新型能力体系建设,目前贯标达标企业超过2万家,建成新型能力近4万项,经不完全测算,企业运营成本平均下降了10.0%、经营利润平均增加了11.2%。三是围绕系列标准应用成果的采信机制日益健全,进一步激发企业转型动力。例如,各级政府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等作为创新工作方式、贴近企业、服务企业的有力抓手,有效提升了开展相关重点工作的针对性、可控性和有效性。徐工、潍柴、广州医药等行业龙头企业将标准应用成效作为供应商遴选与评价的重要依据,有效带动上下游协同发展。
数字化转型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后续中信联将继续坚持标准引领,以“急用先行、重点突破、务求实效”为原则,结合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发展重点、薄弱环节等,持续推进标准研制与推广工作,诚挚邀请社会各界同仁参与数字化转型系列标准、方法工具的研制、推广,共建共创共享数字化转型生态,积极助力数字中国建设。(联系方式:段付金 tc@aiitre.com)。
《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
(T/AIITRE 10001)
起草单位: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清华大学、大全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企业联合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点亮智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紫光云技术有限公司、湖南潇湘大数据研究院、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赛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信云网运营部(大数据和AI中心)、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船重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鼎捷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围绕数字化转型“做什么”、“怎么做”、“路线图”等问题,给出了数字化转型参考架构,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视角、过程方法和发展阶段,明确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过程联动方法和分步实施要求。
《数字化转型 新型能力体系建设指南》
(T/AIITRE 20001)
起草单位: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南京慧德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大全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企业联合会、同济大学、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盘古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汉信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上海辰竹仪表有限公司、点亮智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赛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深圳华龙迅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科睿汇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内容:聚焦新型能力建设这一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围绕新型能力“如何识别”、“如何分解”、“如何建设”、“如何不断跃升”等问题,给出了新型能力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了新型能力的识别、新型能力的分解与组合、能力单元的建设,以及新型能力的分级建设等方法。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新型能力分级要求》
(T/AIITRE 10003)
起草单位:北京国信数字化转型技术研究院、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广州赛宝认证中心服务有限公司、上海质量管理科学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赛昇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北京国金衡信认证有限公司、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中电鸿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开发服务中心、重庆海特克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有限公司、南京慧德信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点亮智汇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国网信通埃森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石化盈科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大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汉信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辰竹仪表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围绕新型能力“如何分级”、“各等级能力如何分级建设”等问题,给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过程中,新型能力分级的基本要求,以及不同等级新型能力分级建设要求。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