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搜索
  • 量化融合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 福建厦门
  • 厦门盛初网络

市场新闻

陕西: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一次性奖励20万元

时间: 2021-05-17 14:32:51
来源 国新办官网

427日陕西举行“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 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系列发布会第三场介绍陕西省“数字经济助推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刘波回答了记者有关“陕西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的做法和打算”的问题。根据会上信息,陕西省将强化评估引导,以评定证书为依据,给予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一次性奖励资金20万元。

 

以下为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刘波答记者问内容——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是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扣合点”。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后,我省结合实际,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标准宣贯、示范带动、评估促进、保障安全”的总体思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截止今年一季度,全省超过3200家企业参与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国家两化融合服务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我省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43.8%,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66.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1.1%,应用电子商务比例55.4%,实现网络化协同的企业比例30%,开展服务型制造的企业比例21.6%,开展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例9.2%,智能制造就绪率6.5%,工业云平台应用率34.6%。“十三五”期间,全省两化融合发展的总体水平年均增长率为4.3%,超过全国平均3%的增长速度。陕鼓动力、法士特、中服软件、美林数据等企业获评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制造业‘双创’平台”以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企业称号。

 

  总体来说,陕西省推进两化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有利于优化全要素配置和创新驱动,实现企业降本提质增效,促进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有利于制造资源更大范围、更高效率的网络化协同,促进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变革;有利于全省经济融通发展,促进创新创业向实体经济各领域延伸扩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下一步,我们以两化融合为主线,聚焦制造业研发模式、制造模式和服务模式变革,夯实网络、大数据、工业云平台和工业软件基础支撑,进一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在总体设计上,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支撑制造强省和网络强省为目标,系统构建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着力打造 “双创”平台,推进研发设计模式变革;实施智能制造,推进制造模式变革;培育新型服务型制造,推进服务模式变革;重点实施工业云、工业软件、企业管理能力提升三大支撑工程,打造与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在具体措施上,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示范引领。结合我省优势产业和区域特点,遴选不同类型不同行业的骨干企业,开展企业融合发展整体能力示范,带动行业产业链协同发展。遴选机器人、3D打印等不同特色的产业基地(园区),开展融合创新技术基地(园区)示范,带动产业聚集。二是项目带动。围绕“双创”平台、流程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方面,遴选示范项目推进实施,力争取得成效。三是基础支撑。积极推动陕西省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鼓励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发展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及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常态化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及评估引导工作,夯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基础。

 

  在实施安排上,按照“示范引领,点面结合”的方式,省级抓龙头企业示范、市级抓骨干企业推广、县级抓小微企业服务应用。并配套了一系列的鼓励和保障措施。比如,强化评估引导,以评定证书为依据,给予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一次性奖励资金20万元。比如,加大资金投入,对接入国家认可的、可信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平台的中小企业,按合同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一次性补贴等。

 

  综合来看,我省“十四五”时期将立足科技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区域优势,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更多即时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盛初二维码.jpg

 


声明:本文来源国新办官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