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搜索
  • 量化融合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 福建厦门
  • 厦门盛初网络

市场新闻

工业互联网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最重要推手

时间: 2019-03-13 15:28:12
来源 走向智能论坛


导 读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围绕这一主题,科技、制造业领域的两会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围绕这一主题,就加快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构建鼓励产业创新的生态体系、提升平台安全防护能力、搭建工业互联网人才体系等话题,不少科技、制造业领域的两会代表委员展开了热议。《走向智能论坛》小智将部分观点整理汇总如下: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刘多


刘多认为:工业互联网正从起步阶段加快向纵深阶段推进。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是利当前、惠长远的战略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以更强的紧迫感,以更大的力度,加快推进步伐。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刘多表示,去年“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这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工业互联网的高度重视。同时,这实际上也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实现路径。即通过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并深化人工智能在工业互联网各环节各领域的应用,提升工业互联网智能化支撑能力。这样就能为制造业构筑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和平台,为生产运营中的各种要素和装备赋能,为研发、生产、运营和服务等赋智,支撑智能化终端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带动整个产业全方位向“智能+”演进,帮助制造业实现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互补和高效配置,深度优化制造流程,大幅提高制造效率,促进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进入落地深耕阶段,需要多措并举大力推进


  工业和信息化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由理念倡导加速走向落地深耕。自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不少政策措施,包括工信部出台了三年行动计划,全国20多个省份发布了相关政策文件。在政策引导下,在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开局良好。三大核心体系全方位突破,应用渗透全面拓展,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联盟会员从最开始的143家,已经达到了1027家。当前,工业互联网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正日益彰显。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还存在核心技术缺失、平台竞争力不强、融合基础薄弱等诸多挑战,面临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巨大风险,需要有效加以应对。刘多就此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要持续增强网络、平台和安全三大体系供给能力。网络方面,鼓励应用新型网络技术推动网络化改造模式落地,在顶级节点形成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二级节点,积极开展标识行业应用推广。平台方面,构建多层次平台体系,积极推进企业上云、工业APP培育,加大平台应用普及。安全方面,全面推进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将工业互联网发展建立在安全可靠基础上。


  第二,要深化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新模式、新业态的试点示范、典型案例分享等,引导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大应用拓展力度。另一方面,研究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的政策,着力培育一批面向特定行业、特定领域的解决方案供应商,支持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更多普惠性服务,确保中小企业能用得上、用得起工业互联网服务。


  第三,要加快工业互联网跨界人才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紧缺是制约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因素。要面向工业互联网发展需求,通过国内外联合培养、校企联合办学等方式,加大复合型人才培养。依托产业联盟、园区、院校和有条件的企业,探索建立工业互联网应用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等等。


  第四,要协同各方加大工业互联网投入。工业互联网涉及领域广、投资金额大,单靠企业自身的力量难以满足庞大的资金需求。需要用好、用足财政资金,加大对网络、平台、安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应用的支持。要进一步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深化产融合作,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加快进入,共同促进工业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


发展工业互联网,打造平台是核心


  工业互联网包括网络、平台和安全三大体系,其中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对此,刘多做了一个通俗的比喻,平台就如同大都市的交通枢纽,四面八方的车流、人流、物流都向这里汇聚,然后再走向四面八方。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连接枢纽,以网络为支撑、以数据为驱动,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贯通设计、生产、流通、物流、销售等诸多环节,促进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消费互联网,也是以平台为核心。例如,大家都知道,微信是社交网络平台,淘宝是电子商务平台,这些都是消费领域的平台,实现消费者连接,工业互联网平台更多地表现为供给侧平台,实现生产者连接,只是连接更加复杂、更加海量。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消费互联网平台一起,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工信部原副部长 刘利华


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步伐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工业互联网有利于优化存量,降低企业综合成本,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广泛开展制造业工厂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帮助制造企业减少用工量和压缩运营成本,并通过制造企业内外网络全面互联,实现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良性互动,优化制造资源配置,促进制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重塑、巩固和提升。


二是工业互联网有利于做大增量,支撑先进制造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延伸。通过跨设备、跨系统、跨厂区、跨地区的全面互联互通,实现工业生产的资源优化、协同制造和服务延伸,推动工业生产制造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升级、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拓展,带动产品高端化、装备高端化和生产智能化,重构传统工业制造体系和服务体系,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三是工业互联网有利于融通发展,促进创新创业,向实体经济各领域延伸扩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培育、建设和推广,能够实现创新资源的快速汇聚,促进工业经济各种要素资源的高效共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的开放融通发展,大幅提升市场主体创新能力与创新效率,培育发展一批深耕细作于实体经济的创新者和中小企业,并从中催生一批工业互联网巨头企业。


四是全球工业互联网处于格局未定和面临重大突破的战略窗口期,为我国提供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国际技术和产业的格局尚未固定成型,为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窗口。同时,工业互联网带来的一系列新要素、新市场、新路径和新形态,将全面引发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的创新变革,有望进一步构建起多方共治、协同共赢的新型治理模式。


五是工业互联网呈现协同联动的良好开局,我国具备进一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生态机遇。产业各方积极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加速走向落地实施。在供给侧,网络、平台、安全三大核心体系全方位突破。在需求侧,企业、行业应用成效多点开花。


六是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广阔且推进动力强劲,我国具备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的现实机遇。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我国制造业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另一方面,我国网络大国继续地位稳固,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活跃,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消费持续扩大和升级。


但是,我国工业互联网仍面临着产业基础薄弱、企业引领能力不强、融合创新能力不高、安全风险防护能力不足等艰巨挑战。必须抓住机遇、顺势而为,继续发挥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工业体系完备和信息技术创新活跃的产业优势,以及市场需求广阔、应用场景丰富的市场优势,进一步落实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 徐晓兰


着力构建工业互联网国家创新体系


一是开展面向工业互联网的软硬件关键技术攻关。推动关键网络设备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围绕关键智能网联装备领域,推动智能控制、智能传感、工业级芯片与网络通信模块的研发创新;支撑推动长期卡脖子的各类工业软件加快突破,打破工业软件对国外的高度依赖。


二是营造基于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推广的工业互联网开源生态。鼓励领军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组织建设工业互联网开源平台,培育形成吸引多方创新主体和开发者,汇聚大量开发工具和中小企业的开放生态。依托工业互联网开源平台建设多种类型的开源社区或开发者平台,逐步融入国际化发展,面向全球组织举办鼓励开发者创业创新的大型赛事活动,持续凝聚创新资源、强化创新活力。


三是围绕国家级工业数据资源池形成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建设中央与地方联动、全国与区域协同的国家级工业数据资源池,起步以重点企业工业互联网实现水平和发展态势的数据采集和观测为主,逐步扩展至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维护、物流仓储、上下游供应链等各个层面,促进工业数据开放流动与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资源优化集成与高效配置。


强化提升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支撑能力


徐晓兰指出,工业互联网的公共服务支撑能力尚有不足,特别是在具有较强外溢效用和拉动作用、公共事业性质相对突出、单纯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的领域。针对强化提升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能力,提出建议如下:


一是建设工业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建设中央与地方联动、全国与区域协同的国家级工业数据资源池,促进工业数据开放流动与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资源优化集成与高效配置。并研究制定完备、系统、权威的总体评价指标模型,指导制造企业工业数据管理能力的强化提升。


二是建设工业互联网评估服务平台。动态构建完善工业互联网发展阶段及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依托专业评估委员会,面向重点行业开展权威可信的第三方评估,分区域进行研判比较,科学研判下一步工作方向,支撑打造立足国情、面向未来,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三是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监测服务平台。研究建立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运行指标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监测和数据统计平台,承担面向全国各地方及重点企业的工业互联网统计报送工作,明确发展边界、测度发展规模、优化发展路径、指导发展方向。


四是建设工业互联网检测认证服务平台。主要依托科研机构与行业组织,联合具备第三方权威资质的技术服务机构和企业,针对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及解决方案的能力和水平开展科学、公正、客观的检验和测试,并开展相应的认证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总工程师 张英


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人才体系


张英指出,建设和应用工业互联网,对于技术人员和劳动者技能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能力,既需要懂工业运营需求和网络信息技术,又要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实践经验,目前,企业原有信息化人才的知识结构,已经难以满足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实际需求。 对此,张英提出了三方面建议。


一是加大工业互联网人才政策扶持力度。建议把工业互联网人才纳入相关部委《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这类文件中,并作为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之一,同等享受其政策优惠。面向重点高校,率先探索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


二是设立工业互联网相关人才培养和实训基地。建议相关部委、地方政府、领军企业、知名院校等联合,在全国制造业重点集聚地区,深化工业互联网“产学研用”互动,共建工业互联网人才实训基地。以及依托有关学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


三是加大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和引进支持力度。建议针对全球高层次工业互联网人才,参照紧缺人才引进办法,以最大的力度吸引海内外工业互联网领军人才和团队。同时,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激励力度。建立高技能人才(如工业互联网人才)职级晋升制度,为人才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上升通道。